清明,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前后。它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,更是寄托人们情感与思绪的特殊日子。每逢清明,人们会踏青寻访、祭奠扫墓、插柳扶枝,以此表达对已故亲人的追思。
在这之中,有的人会用诗文来抒发情怀,于是,许多关于清明的诗文流传下来,成为文化景观中的璀璨明珠,如杜牧的《清明》: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诗中描绘的清明,是一个忧伤而又明丽的景象。细雨纷纷,行人心事重重,那种落寞的情绪,仿佛就写在每滴细雨之中,写在每个行人的脸上。这样的氛围,使得整个清明都充满了情感的升华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:这“纷纷”二字,既形容春雨的意境,也传达了行人的心情。在细雨中行路,本就心事重重,再加上雨势绵绵,那种凄迷纷乱的心境更是难以言表。
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:杜牧在雨中前行,心事重重。此时的他,正希望能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找到一种慰藉。当他询问附近有没有酒家时,牧童指向了远处的杏花山村。
“杏花村”在这里,不仅仅是指一个美酒之地。自古以来,“杏花”的意象就十分丰富。“杏坛”代指教育;“杏苑”代指科举;“杏林”代指良医。杜牧心中的“杏花村”,既是酿有好酒的地方,更是百姓享有教育、健康的安居乐业之地。而“牧童”则象征着田园的希望、农家的寄托、社稷的未来。清明,既是祭祀故亲先祖的节气,更是气清景明、草木生发的时节。“牧童遥指”,既是指的美酒香醇,更是指的春风和煦,指的生机活力,指的万物荣生。
杜牧的《清明》,不仅是一首描述清明景象的诗,更是一首寄托了情感与思绪的佳作。它用简短的文字,描绘出了一个既忧伤又明丽的清明,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,仿佛能够亲身体验到那种情感与思绪的交织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鹤壁泽汇商贸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杜牧《清明》 》